当前位置: 利如文库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简要说明六书理论10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简要说明六书理论

  

  举例说明何为六书

  【篇一:举例说明何为六书】

  许慎解释

  “六书

  ”时已经举例说明了:

  周礼八岁入小学

  ,保氏教国子

  ,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二曰象形

  .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

  .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四曰会意

  .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

  .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六曰假借

  .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篇二:举例说明何为六书】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

  ,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

  ,而非

  造字法则: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

  “造字法

  ”转,

  注、假借是

  “用字法

  ”.六书一词

  出于《周礼》

  :“保氏掌谏王恶

  ,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

  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然.

  而,《周礼》只记述了

  “六书

  ”这个名词

  ,却没加以解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

  在

  《说文解字》

  中记曰:

  “周礼八岁入小学

  ,保氏教国子

  ,先以六书

  .一

  曰指事: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可见

  ,‘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

  者,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

  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指

  ,‘武

  ’、‘信’

  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许慎的解说

  ,是历史上首

  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

  .后世对六书的解说

  ,仍以许慎为核心

  .属于

  “独体造字法

  ”用.

  文字的线条或笔画

  ,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

  ,具体地

  勾画出来

  .例如

  “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

  状,“马...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

  ,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

  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

  “造字法

  ”转,

  注、假借是

  “用字法

  ”.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

  :“保氏掌谏王恶

  ,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

  数;

  ”然.

  而,《周礼》只记述了

  “六书

  ”这个名词

  ,却没加以解释

  .中国东

  汉学者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记曰:

  “周礼八岁入小学

  ,保氏教国子

  ,

  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可见

  ,‘上’、‘下’是也.二曰

  象形: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

  ,比类合谊

  ,以见

  指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

  ’、‘老

  ’是

  也.六曰假借: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许慎的解

  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

  .后世对六书的解说

  ,仍以许慎

  为核心.六种解说

  象形

  属于

  “独体造字法

  ”用.

  文字的线条或笔画

  ,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

  ,具

  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

  “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

  形状,“马

  ”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

  ,“鱼

  ”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

  ,“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

  ,“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

  状.而“日

  ”字就像一个圆形

  ,中间有一点

  ,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

  ,所看

  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

  ,但是图画性质减弱

  ,象征性质增强

  ,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

  ,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

  来的.指事

  属于

  “独体造字法

  ”与.

  象形的主要分别

  ,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

  “刃”字是在

  “刀

  ”的锋利处加上一点

  ,以作标示;

  “凶

  ”字则是

  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

  “上

  ”、“下

  ”二字则是在主体

  “一

  ”的上方或

  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三

  ”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

  ,都有较抽像

  的部份.形声

  属于

  “合体造字法

  ”形.

  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

  (又称“义符

  ”和)

  声旁

  (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

  ,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

  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

  “木

  ”表,

  示它是一种树木

  ,声旁是

  “婴

  ”表,

  示

  它的发音与

  “婴”字一样;

  “篮

  ”字形旁是

  “竹

  ”表,

  示它是竹制物品

  ,声旁

  是“监”表,

  示它的发音与

  “监

  ”字相近;

  “齿

  ”字的下方是形旁

  ,画出了牙

  齿的形状

  ,上方的“止

  ”是声旁

  ,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

  “合体造字法

  ”会.

  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

  ,以所组成的字形

  或字义,合并起来

  ,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

  “酉

  ”和

  液体

  “水”合起来

  ,表达字义;

  “解

  ”字的剖拆字义

  ,是以用

  “刀

  ”把

  “牛

  ”和

  “角

  ”分开来字达;

  “鸣

  ”指鸟的叫声

  ,于是用

  “口”和“鸟

  ”组成而成

  .

  转注

  属于

  “用字法

  ”不.

  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

  ,以及地域上的隔阂

  ,以至对同

  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

  .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

  ,词义一

  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

  .例如

  “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

  “颠

  ”、“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

  .这些字

  有着相同的部首

  (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

  .口语里有的词

  ,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

  .于是就找一个

  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

  .例如

  “自”本来是

  “鼻

  ”的象形

  字,后来借作

  “自己

  ”的“自”.

  说文解字与六书

  首先必须明确

  ,《说文解字》是处在语文学时代

  ,其起始目的是为了

  “正字

  ”即,

  为了正确地认字和写字

  .《说文叙》就是阐明认字和写字两

  大问题.不过,由于许慎博学多能

  ,对汉字形体又深思熟虑

  ,全面考察

  ,因

  而使其成就在客观上突破了原来的目的,以至于引起后来学者浓厚的兴趣,并据此而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钻研

  ,把它

  看成一部文字学的专著

  .

  传统文字学称作

  “小学

  ”开,

  始也表明其起点是很低的识字教学

  ,只是由

  于两汉经学今古文斗争中古文经学家的推崇

  ,

  “小学

  ”才上升为考证和

  释读儒家经典的津梁

  ,即讲解古代文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而有了崇

  高的地位

  .

  其次,对于“六书

  ”班,

  固引刘歆称为

  “造字之本

  ”所.

  谓

  “造字”当,

  有两层

  含义:一是就汉字的整体系统而言

  ,即把语词转化为文字;二是就汉

  字的单个形体而言

  ,即单个字形如何体现所记载的语词

  .许慎所说

  “作

  书”当指后者

  ,且云

  “厥意可得而说

  ”因.

  此,

  “六书

  ”在当时是对

  “著于竹帛

  ”

  之“书”的说解条例

  ,即许

  慎心目中

  “说字解经

  ”的“字例之条

  ”解.

  读古代

  文献的实用目的,也造就了

  “小学

  ”固有的形、音、义互求的传统方法

  ,

  其分析对象是秦代规范过的小篆

  ,而汉代学者所说的“六书

  ”就成了传

  统文字学分析汉字构形的法则

  .

  对《说文解字》及其

  “六书

  ”的原本性质

  ,后人缺乏真正完整的理解

  ,因

  而形成了言人人殊的复杂局面

  .

  班固所谓

  “造字

  ”许,

  慎所谓

  “作书

  ”其,

  实质即为语词构造一个书面形体

  ,

  也就是

  “汉字构形

  ”可.

  以想见

  ,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摸索过程

  .在这个过

  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当时人的思维方式

  .上古时期

  ,人类认知思维

  的特点必定是重形体、重感知

  .在汉字初创时期

  ,先民的构形思维必然

  只着眼于语词所指称的意义内容

  上,即用字形直接显示词义

  ,以达到

  “目治

  ”的目的.但是,作为

  “造字

  ”的这种构形方式明显地有其局限性

  ,因

  而古人构形思维的着眼点必然转向词的语音上

  .汉语是单音成义的词

  根语(孤立语)

  ,音节的有限必然带来同音字的增多

  ,因而引起表义上

  的困扰.为摆脱这种困扰

  ,先民的构形思维便自然发生逆转

  ,从着眼于词

  的语音又回复到着眼于词的意义

  .这一曲折的构形思维历程

  ,给先民带

  来新的启迪

  ,到最后

  ,在汉字构形上

  ,便同时兼顾词的意义和语音两个方

  面.根据这种构形思维历程的合理推测

  ,“六书

  ”作为构形方式

  ,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大体是:象形

  —象意(指事、会意)

  —假借—转注

  —形声.应当指出

  ,许慎在《说文》里对汉字字形的编排

  ,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系

  统论思想

  ,但是,他对

  “六书

  ”(作为构形方式)产生的顺序从未经过深

  入的思考

  ,其排列也就自然不会着眼于汉字演化的历史事实

  .因此,我们

  有必要从系统性和历时性两个层面来重新思考并加以解释

  ,方能揭示

  传统

  “六书

  ”之真谛.传统六书再剖析

  许慎于《后叙》云:

  “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其后形

  声相益,即谓之字

  .”又云:

  “文者物象之本

  ,字者言孳乳而渐多也

  .”这是

  许氏对九千多小篆形体的基本分类

  ,即区分为

  “文

  ”和

  “字”两大类:

  “象

  形、指事、会意

  ”是对

  “依类象形

  ”(后二者含有象形因素)的“文

  ”的解说;

  “假借、转注、形声

  ”是对

  “孳乳渐多

  ”的“字”的解说

  .因为前三

  者是

  “本于物象

  ”而,

  后三者是以

  “文”为根而孳生的.这就是说

  ,许慎所谓

  “六书

  ”并不是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完备的分类

  .他处在语文学时代

  ,即使

  是对汉字构形的解说

  ,也不可能没有局限

  .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对作为说解的“六书

  ”分,

  类比较粗疏;二是对

  “六书

  ”本身

  的界说过

  于简略,又受了当时骈体文风的消极影响;三是每书所举例字太少

  ,又

  未加以具体分析

  .正是这些

  ,给后来的论争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因此,有

  必要对

  “六书

  ”重新加以剖析

  ,以再现其本原意义

  .象形

  许氏云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象.

  形即取象于物形

  .过去,曾有

  学者把象形分为独体与合体两类

  .其实按构形方式来说

  ,独体象形就是

  绘形象物

  ,即用简洁的笔画描绘语词所指称的物体

  ,构成一个独立的图

  象.例如

  “子、自、止、贝、它、晶、网、行

  ”等.合体象形就是烘托显

  物,即借助一个相关物象的陪衬,来显示所要表达的物体

  .例如

  “页、眉、果、聿、牢、须、血、州

  ”等,其中

  “人、目、木、又、牛、页、皿、川

  ”都是用来衬托其余所要表示的主要部分的.这两类象形字

  ,是绝大

  多数汉字构形的基础

  .指事

  在许氏的解说中

  ,“见意

  ”二字是其关键.参照《说文》正文里所举的例

  字,其构形方式应当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号见意

  ,例如

  “一、三、上、下、□、○”等;另一类是加标指物

  ,例如

  “刃、本、末、亦、朱

  ”等.前

  者大多取象于上古原始记事方式中的契刻记号和记绳之法

  ,后者所加

  记号只具有指示部位的作用

  .这是

  “六”中争议书最少的,无须多说.

  会意

  许氏所云

  “比合谊类”较为确切

  .“会”有“会比

  ”、“领会”二义.所谓比“类自

  ”,

  然是会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

  ,这部件可以是图象(不能独

  立成字的),也可以是字形.因此,“会意”也包括两类

  :一是会比图形

  ,二是会合字形.前者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

  ,按照事理关系形象地

  比配在一起,以表示某一语词的意,其内容大多是某种事物过义程的表

  象.例如

  “丞(后作

  ‘拯’)、正(后作

  ‘征’)

  、韦(围)、各(@①)、立、既(会食已)、即(会就食)、莫(暮)

  ”等.后者是组合两个或

  两个以上能独立的字在一起

  ,凭借构件字的意义关联,使人领会出新的意义.例如

  “从、牧、取、占(以口卜卦)、鸣、轰、炎、淼

  ”等.假借

  许氏云“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就.

  当今严密的思维而言

  ,许氏

  所定界说似指因音同而借字

  ,许氏所举例字却是指因引申而借字

  ,因而

  引起了后来的各种争议.其实是误解了许慎

  .许氏原意是界说和例字彼

  此统一而相互发明

  .也就是说,其“假借

  ”包括两类:一类是同音借字

  ,其

  假借字的本义与借义毫无关联,只有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一类是转义

  借字,其假借字的本义与借义有联系

  ,即通常所谓的引申关系

  .前者如

  “难本”名

  ,借为鸟一为,义难易之

  “难;”莫“”本为,义朝暮之

  “暮借”

  ,

  为

  表虚词之

  “莫”;其它如

  “辟、孰、汝、而

  ”等.后者如

  “令本”

  ,义为命令

  ,借为(今言

  “引申)”令之

  “令”;

  县褊“本”

  为,义衣“小借”

  (引申为,为)

  狭小之称;其它如

  “因”(茵席

  —

  因凭)、“字”(育子

  —

  文字)等.许

  氏以

  “令、长”为例说假借,显然是把词义引申而未分化之

  “共字

  ”亦视

  为假“借.

  在语这”文学时代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转注

  许氏云“建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类后.

  世对“转注

  ”的解说,总共不

  下几十种之多.其中

  主“派

  ”有代表性的就有三家:江声主

  “形声即转

  义注”说,戴震倡

  “转注即互训”说,朱骏声为“转注即引申

  ”说.要想探明许

  慎之原意,只有采取

  “以证许许”的原则.《说文叙》曰:

  “其建首也,立

  一为端;

  方

  以类聚

  ,物以群分

  ,

  据形系联,引而申之

  ?毕终

  于亥.”又解“会意

  说”云:

  “比合意

  ,以见类指挥.

  ”据此,所谓“建之”类

  “类”应,

  当是

  “方以类聚

  ”、“比类合谊”之“类也”,

  就是

  “事即”类词,语

  意义的事类范畴

  .“一首

  ”之“首”即,

  《叙》所言

  “建首

  ”之“首”也,

  就是大

  致标志事类范畴的部首字

  .因此,“建类一首

  ”就是建立事类范畴

  ,统一

  部首意符

  .所谓

  “同意”指,

  与部首意符所代表的类属相同

  .“相受

  ”即“受

  之”如.

  此说来

  ,“转注

  ”之“转”谓义转,即由词义引申或音同假借而字义

  转变;

  “注”谓注明,即注入部首意符以彰明原来字形的义类

  .孙诒让于

  其《名原转注揭橥》云:

  “凡形名之属未有专字者

  ,则

  依其声义

  ,于其

  文旁诂注以明之

  .”此深得许氏之旨

  .故简言之

  ,转注者即字义转变而注

  入相关意符也

  .转注当包括两类:其一是追加意符

  ,例如

  “考、纠、蛇、娶、燃、暮

  ”

  等,其中

  “老、系、虫、女、火、日

  ”即为后加的意符;其二是改造意

  符,例如

  “悦(说)、讣(赴)、间、措(错)、赈(振)

  ”等,其中

  “心、言、日、手、贝

  ”即取代了原来的“言、走、月、金、手

  ”以,

  适

  应字义的改变

  .有一点容易引起学者误会

  ,需

  要作点说明:

  “六书

  ”中每

  书所举例字

  ,除“转注

  ”外都是平列二字;而

  “考、老

  ”并非平列关

  系,“老”是类首字(建类一首)

  ,而“考”是转注字(同意相受)

  .许慎谓

  “考从老省

  ”即,

  是佐证

  .形声

  许氏云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以.

  往学者一般都把

  “以事为名

  ”

  当作

  “形”把,

  “取譬相成

  ”当做

  “声

  ”这.

  不一定符合许氏的原意

  .《说文》

  云:“名,自命也

  .”而且其《叙》中

  “名

  ”字仅此一见

  .当言及文字时

  ,或

  曰字,或曰文

  ,或曰书

  ,皆不用

  “名

  ”据.

  此,所谓

  “以事为名

  ”之“名

  ”当指名

  号、名称,即字音

  .这与

  “依声托事

  ”之说也相一致

  .后一句

  “取譬相成

  ”

  自然指意符

  .因为

  “譬”者喻也

  ,使人晓喻也

  .这与

  “比类合谊

  ”也相一致

  .上个世纪

  20年代的文字学家顾实

  ,就曾提出过类似的看法(参见其

  《中国文字学》)

  .从历时观点来看

  ,形声当包括两类:一是追加声符

  ,例如

  “齿、星、凤、饲、囿

  ”等,其中

  “止、生、凡、司、有

  ”即为后加的声符;二是音义合

  成,即同时使用形符和声符而构成的形声字

  ,也就是孙诒让所谓

  “形声

  骈合

  ”例,

  如

  “江、河、陵、陆、芹、菜

  ”等.[3]四体二用说评析

  清代乾嘉以来

  ,戴震、段玉裁所倡导的“四体二用

  ”说,对学界影响极大

  ,一般都认为前

  “四书

  ”是所谓

  “造字法

  ”而,

  “转注

  ”与“假借

  ”只是所谓

  “用

  字法

  ”其,

  性质根本不同

  .基于上述重新剖析

  ,我们认为

  ,“六书

  ”无论是在

  说解条例还是在汉字构形的意义上

  ,其性质都完全一样

  .

篇二:简要说明六书理论

  

  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目录序.............................................................................................................................................................................1一、草创期.............................................................................................................................................................1二、成长期.............................................................................................................................................................2三、成熟期.............................................................................................................................................................3四、新时期.............................................................................................................................................................4小结.........................................................................................................................................................................5参考文献.................................................................................................................................................................6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六书”理论研究综述(山东经济学院文学院序“六书”理论形成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六书”理论正式创立的标志。从那以后,“六书”理论就成为传统文字学中的一个基础理论,同时也是核心理论之一,甚至还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六书学”。纵观“六书”理论的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分为草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新时期四个时期。本文就“六书”理论研究的历史分期、各个时期独特的学术成就以及“六书”理论的优缺点等问题进行归纳概括,理清脉络,并加以系统分析和科学评价。为了论述的方便和清晰,本文对“六书”理论研究分为两个层面、四个时期:第一个层面是传统“六书”理论研究的层面,这一层面贯穿了草创期、成长期和新时期三个时期;第二个层面是从现代语言学视角研究的层面,其中既有传统性质的因素,又更多地蕴含着现代语言学因素,主要是指新时期。李波)一、草创期“六书”理论的草创期可以追溯到周代,贯穿春秋战国和两汉,直至南唐。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的诞生标志着草创期的结束。这一时期,就其研究的总体趋势和特性而言,始终没有摆脱传统“六书”的性质,一直是在“六书”理论的影响下研究和探讨汉字的构形问题,或者说这个层面对于“六书”的研究,其基本精神是继承式的、阐发式的、修正式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跳出许慎的拘囿。“六书”名称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①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日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由此可知“六书”作为“六艺”中的一门学科,最初是用来教育公卿士大夫子弟的。至于“六书”的具体名称,《周礼》并没有明确说明。有关“六书”具体名称的确定大概到汉代时期才产生的。具体来说,汉代主要有三人对“六书”的具体名称和排列顺序做了界定。郑玄注引郑众《周礼解诂》谓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指出六书的具体名称和次第。班固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②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郑众和班固虽然说明了“六书”的具体名称和次第,然而却没有对“六书”作解释,更没有运用“六书”的原理去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许慎师从贾逵“受古学”,作《说文解字》.他在该书的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许慎不仅提出“六书”的名称,而且对“六书”的内容做了具体阐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③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三家对“六书”的名称和次第都不相同。于是唐代张参《五经文字叙》用“六书”,名称依许慎,次第依班固,即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以后徐锴《说文系传》、郑樵《通志·六书略》,一直到近代朱宗莱《六书释例》等都均沿用张参说。“六书”的这种排列次序反映出汉字产生和孳乳的一般规律。①《周礼》[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3月第1版第24页.②班固.汉书·艺文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年10月第1版第18页.③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2页.1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六书”的概念经过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加以具体解说,并举出例字,从此建立起汉字的造字和用字规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慎之后,有不少学者对许说加以阐释,不断推动“六书”理论趋于成熟。可以说,《说文解字》不仅完成了对“六书”作为“理论”的创立,而且开启了对“六书”理论之作为文字学构形理论的长达近两千年的研究。但是许慎对“六书”的定义,每书只用八个字概括,过于简单,不免带来界说的含混,使得后世理解各异,争议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六书”分汉字为六类,类与类之间有时不易划分,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后来对“六书”理论理解的差异和观点的分歧。二、成长期“六书”理论经过汉代学者草创之后一直就颇有争议,对于这一理论,有人推崇,有人摒弃,有人信之为法宝,有人则不以为然。从汉代以来,“六书”理论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它要想走进新的发展阶段就必须有所突破、有所革新。南唐人徐锴是打破陈规的第一人。从“六书”理论的研究史上来看,徐锴是承前启后的,他与其兄徐铉被称为“大小徐”。他们不仅为研究“六书”奠定了基础,而且徐锴还首开阐发“六书”之风,并创“凡六书为三耦也”之说。之后,王安石著《字说》,尽管一概以会意说字,但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六书”的研究是有所裨益的。从徐锴首开创新之风,这一风气便一发不可收拾。如果用更为开放和宽阔的视角去考察这个时期,更为有价值的还是这个时期的研究者们具有创新性的思想和对汉字结构理论的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的研究勇气,他们为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创新性或者是富有启迪意义的成果,更为可贵的是留下了这种为探索真理而毫无畏惧的勇气与精神。“六书”的成长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概括和认识:首先表现在研究“六书”的学者队伍上,也就是说研究“六书”的队伍庞大,人数众多。据《汉文典》所载,当时仅研究转注者就有20多人。其次是著述卷帙浩繁,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成果,例如杨慎提出的六书之“经纬说”,前承徐锴“六书为三耦”之余绪,后启戴震“四体二用”之新说,是对东汉“六书”“造字之本”之性质的挑战和冲击。他们的著作,大多受郑樵《六书略》的影响而纷纷以“六书”命名。择其要者言之,有宋代郑樵《六书略》、倪公武《六书本义》、周伯琦《六书正讹》、何中《六书纲领》、杜本《六书通编》、倪镗《六书类释》、明代赵谦《六书本义》、朱谋玮《六书本原》、涂观《六书音义》、杨慎《六书索隐》、吴元满《六书正义》、《六书总要》、《六书溯源直音》、杨慎《六书索引》等;有的虽不以“六书”命名,但其内容也是以“六书”为核心,例如元代周伯琦《说文字原》、明代王应电《同文备考》、赵宧光《说文长笺》和《子母原》等。由此可见,宋元明时期形成了以“六书”为核心的“六书学”,确立了“六书”在文字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为清朝“六书学”的繁盛奠定了基础。成长期最突出的贡献表现在对“六书”的分类上。这一时期对“六书”的分类始于南唐的徐锴。他的《说文解字系传》系统地整理了许慎的《说文解字》,以新的视角对“六书”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六书三耦说”。他指出:大凡六书之中,象形指事相类,象形实而指事虚。形声会意相类,形声实而会意虚;转注则形事之别。然立字之始类于形声,而训释之义与假借为对。假借则一字数用,如行(茎)、行(杏)、行(杭)、行(沆);转注则一义数文,借如老者,直训老耳,分注则为耆、为耋、为耄、为寿焉。④凡六书为三耦也。而后宋代郑樵《六书略》对六书的分类提出了新的见解。他指出:“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假借,文、字俱也。象形指事一也,象形别出为指事;谐声转注一也,谐声别出为转注。二母为会意,一子一母为谐声。六书也者,象形为本。形不可象则属诸事;事不可指则属诸意;意⑤不可会则属诸声。声则无不谐矣。五不足而后假借生焉。”在此,郑樵把六书分为三类:一类是文,即象形字和指事字;一类是字,即会意字、谐声字和转注字;一类是统括文和字,即假借字。这实际上是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2页.⑤郑樵.通志略·六书略·六书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12页.2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把假借单列出来,把假借看成是对文字的运用。明代杨慎则把“六书”分为“经”和“纬”。他在《六书索隐》中说:“六书,象形居其一,象事居其二,象意居其三,象声居其四。假借者,借此四者也;转注者,注此四者也。四象以为经,假借、转注以为纬。”杨慎的“六书经纬说”使得“四体二用说”呼之欲出。吴元满《六书总要·六书总论》继承了赵谦《六书本义纲领·六书总论》中“象形,文之纯。指事,文之加也。会意谐声,字也。谐声,字之纯。会意,字之变也。假借转注,则文字之俱也”的观点并且加以改造:“象形,文之纯。指事,文之加也。会意,字之纯。谐声,字之变也。假借转注,则字之用也。”又在《谐声指南·引》中指出:“六书形事意声,四者为体,假借转注,二者为用。”这样,“四体二用”说就明确提出来了。可以说,这一时期对“六书”的分类逐渐明确,并且逐步趋于合理化。三、成熟期“六书”理论经历了宋元明时期的迅速成长,到了清代更为完善,表现出繁盛的研究景象。宋元明时代的“六书”理论动摇了《说文解字》的传统地位,在学术界一直倍受重视,但是清代人在围剿宋元明时代的六书理论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郑樵等人的新观点,于是清代学者开启了对“六书”理论研究的自觉之道。自顾炎武开始,就把语言文字、声韵训诂当作治学的重要工具。乾嘉时期,以江声、钱大昕、汪中等为代表的吴派学者,以戴震、孔广森、段玉裁、王念孙等为代表的皖派学者,都继承和发扬了“朴学”传统,共同形成了“乾嘉学派”。他们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考据学和校勘学为基础来研究《说文解字》,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怀疑精神,所以清代“六书学”达到极盛,名家辈出,成果丰硕。清代的“六书”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传统“六书”理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许慎“六书”研究成果的继承和阐发。此外,还有对宋元明时期那些试图跳出许慎“六书”藩篱的继承和阐发。这些研究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二是“六书”性质研究的突破。继杨慎“经纬说”之后,戴震对“六书”进行了“体”、“用”的分类,提出了“四体二用”说。他认为,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者,书之体止此矣”,转注、假借“所以用文字者”,为“字之用”。三是继承者与反对者的相继而出。这里应当强调的是,继承者与反对者不是我们经常所谓的一般概念上的对立的“守旧”与“革新”,而应当将其看成由于其研究角度与方法的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研究思路和结果。据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所附之统计,整个清代,研究《说文解字》并有著作传世的有200余人,其较著名者也有50余家。四是“右文说”研究的新发展。清代学者发明的“以声为义”、“因声求义”、“声近义通”等训诂方法都是在宋代“右文说”的启发下做出的,其对语源学的研究更是提供了重要门径。“右文说”在清代的突出研究者是戴震、段玉裁、江沅和朱骏声。其基本线索是由戴震提出了设想,段玉裁的弟子、戴震的再传弟子江沅有所传扬,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引用和分析解说了大量的右文材料,再到真正成功地按戴震要求写成专书的朱骏声,书名《说文通训定声》。经过上述大家的研究探索,“右文说”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学理论体系。⑥五是转注研究的成果辉煌。戴震创为“互训说”,其弟子段玉裁力倡其说“转注犹言互训也”。王筠也指出:“故转互为注,遂为转注之律令矣。”赞成这种说法的还有黄式三、张度、胡琨等。朱骏声创立“词义引伸说”,认为转注是“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也就是词义引申。江声创立“立部属字说”。许宗彦、孔广居、张行孚、陈澧等学者均从之,并谓“此真转注之的解也”。“立部属字说”与“互训说”不仅在清代二分天下,今亦有从其说者。转注研究绵延到晚近,章太炎曾创立“音转说”,也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主要派别。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页.3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四、新时期“新时期”是指从民国直至当今的一段时期。之所以称为新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对“六书”理论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的特征:一是受到了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和冲击,接受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影响;二是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思想活跃,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三是有着多种研究角度和多种研究方位,可谓别开生面,生机勃勃;四是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具有自己的特点,专家众多、著作丰硕、观点新颖。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六书”的研究。仍有认为“六书”为“造字之本”的,如章太炎及其弟子黄侃、马叙伦、吕思勉等;有延续“四体二用”说的,如王力、蒋善国等;还有对其进行现代文字学意义上的研究,并当做教学条例、识字方法研究的。参与研究的有老一代的文字学大家,也有新出的文字学者。他们的见解新颖独到,对现代文字学理论系统的构建与完善有很大的帮助。二是对“六书”各“书”的研究。关于对“六书”的分类,除了“四体二用”说之外,还有将“六书”分为“形系”和“声系”或“尚形”和“尚声”的。其中,“形系”或“尚形”包括象形、指事和会意;“声系”或“尚声”包括形声、转注和假借。对“声系”的研究,百家争鸣,观点各异。例如对形声字的研究,有形声字及其性质和作用方面的;有结构方面的;有形符声符功能方面的;还有来源和产生途径方面的。转注的研究,对“何为转注”解释特别多,还有对转注产生的方法、结果、范围等等的研究。假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假借和引申的分合上,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焦点在于由引申和由借字表音引起的一字多义现象的区分上。因而,学者们对于假借之论,既有维护许慎之说者,又有持假借为用字之法和持假借、通假二者兼容之说者。然而,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与古之学者相比,更加深入和广阔,呈现一种新的特色。这是因为就语言现象的语义引申和文字现象的无本字借字表音说,是应该进行区分的,这可能也正是学者们研究假借的出发点。三是对“六书”的新分类。这是一种试图比较彻底地否定“六书”的研究。唐兰第一个打破旧说,他在1934年写成的《古文字学导论》和1949年出版的《中国文字学》中都谈到“三书说”,他的“三书”包括象形、象意、形声。他说:“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⑦混淆不清的地方。”唐兰以科学的文字学理论,重新审视中国文字,提出象形、象意、形声,以代表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对汉字的结构分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继唐兰之后,刘又辛、陈梦家同时提出新的“三书说”,即象形、假借、形声。陈梦家先生在他的《殷墟卜辞综述》的“文字”章中提出自己的新“三书说”。他认为,假借字应列为汉字的基本类型之一,同时他又把象形与象意合并称为“象形”。因此,陈梦家先生的“三书”包括象形、假借、形声。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认识到了字与词之间的密切关系,划出汉字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假借阶段。假借是文字的基本类型之一,是与语言联系的重要环节。在唐、陈两家“三书说”的基础上,裘锡圭也提出了自己新的“三书说”。裘锡圭先生认为陈氏的“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只是应该把“象形”改为“表意”。他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表意字分为抽象字、象物字、指事字、象物字式的象事字、会意字和变体字六类。(《文字学概论》)而后林沄在《古文字研究简论》一书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构形理论,他认为“文字是有形的符号,语词则以⑧一定的音表示一定的意义,文字记录语词,以一定的形来代表和区别一定的音和义”。从这个观点来看,文字符号和语词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即“(一)以形表义(表义字),(二)以形记音(记音字),(三)兼及音义(形声字)”。随后,詹鄞鑫先生在他的《汉字说略》中提出了新六书说:象形、指事、象事、会意、形声和变体。⑦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第78页.⑧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C].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第14页.4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汉字从古至今经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字形的多次演变,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象形字已不再象形,失去象形这一根本的基础,一些指事、会意和形声也非指事、会意和形声了,并且出现了许多既不表音也不表意的符号,现在的学者称之为记号。如“鸡”字中的“又”就是一个记号,它既不表音也不表意。现代学者苏培成认为:“现代汉字从内部结构说,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构成的。这三类字符搭配使用,构成了现代汉字六种结构。为了和传统六书相联系,我们叫做现代汉字的新六书。”他的新六书是:会意字、形声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对于现代汉字的构成,王宁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首先肯定了《说文解字》中“六书”理论的科学价值,认为“六书”中的前四书是传统分析和描绘字形的条例,“前四书用以分析《说文》小篆的形体,绝大部分是适合的”。“汉字本体的研究必须以形为中心,而且必须在个体考证的基础上探讨其⑨总体规律”。“汉字构件的结构功能有四类:表形功能、表义功能、示音功能和标示功能”。根据构件的这四种功能,她将汉字的构形模式分为十一种:全功能零合成字、标形合成字、标义合成字、会形合成字、形义合成字、会义合成字、无音综合合成字、标音合成字、形音合成字、义音合成字和有音综合合⑩成字,从而形成了她独特的“十一种构型模式理论”。“三书说”是研究汉字构造的一项重大突破。裘锡圭的新“三书说”,王宁的十一种“构形模式”等,都是关于汉字构形问题的最新理论,是对传统“六书”的改造与创新。小结经过对“六书”理论的历史分期以及各个时期有关“六书”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以使人们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线索,但面对如此众多的研究理论,人们应以怎样的态度看待“六书”?“六书”理论究竟有何魅力吸引如此众多学者对此孜孜不倦?笔者认为只有明确汉字的性质及其形成原因,才能更好揭示“六书”的真谛。汉字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符号之一,它是广大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文字多种多样,但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用一套字母来拼写语词的声音,它和语言结合得比较紧密,只要掌握了字母的读音和拼写规则,就可以见形知音,听音知义,例如英语就是这种性质的文字。表意文字的形体直接表示出一定的意义,例如汉字,它的每一个符号,通常所表示的是汉语的词或语素。但是,无论是代表语言中的词或语素,还是代表比语素更小的单位,这些符号都同汉语中的意义单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不直接同语音发生联系。因此,从性质上说,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至于“六书”的产生和研究,古人并不是先定出“六书”的原则,然后再造字;而是在汉字大量产生,相当成熟之后,人们才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归纳,逐步得出“六书”的结论。所以说“六书”不是创造汉字之本,而汉字却是“六书”之本。造字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到小篆,各个时期所用的造字方法绝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六书”作为汉字构造和使用的条例,既指出了汉字的结构规律,也包括了汉字孳乳和应用的法则,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而对文字学研究作出了不朽的理论贡献。另外,“六书”的原则对于识读古文字,整理汉字,创制新字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根据。所以,直到今天,“六书”仍有其重要的研究和实用价值。“六书”理论的建立,是古文字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六书”理论的前四书对当时的汉字主体——小篆来说基本上是适合的,而且也可以运用到小篆以前的甲骨文和以后的隶书、楷书中的大部分汉字,并且经受住了一千多年的考验,这充分说明了此四书的合理性,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六书”也有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第一、“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前四书与转注、假借后二书的性质不同,不能放在同⑨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6页.⑩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8页—68页.5山东经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一个认识平面上。许慎把不同的层次结构当成一个层次来讲,把造字方法、结构类型、用字方法都摆到了一个平面上,在实际分析造字方法时,只用了“四种”,并没有“转注”和“假借”。这样把两类不同性质的东西并列在一起,在分类方法上就缺乏科学性。因此,后人进一步把“六书”分为“四体”、“二用”两大类,也是有其合理的理论依据的。第二、许慎对“六书”的定义,用字简约,带来界说的含混,使得后世理解产生分歧,如转注,历来争议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六书”分汉字为六类,类与类之间有时不易划分。郑樵《通志?六书略》提出“兼类说”,认为一个汉字结构,可以兼跨两类,想弥合《说文解字》定义的模糊而带来的认识和理解上的矛盾,但兼类说本身并不合理,容易引起混乱。段玉裁一方面说指事是象形,一方面又说,两书不容混淆,彼此矛盾,颇感分类之难。王筠分指事为正例一,变例八,还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在给汉字具体分类时,更是因人的认识不同而各说不一。如“齐”,一般认为是象形,而会意也似有道理,王筠却又认为是指事。根本原因是分类的原则标准显得含混。第三、“六书”理论主要是依据篆文建立起来的,而小篆的形体与汉字造字之初的形体相差很远,小篆已经开始符号化,图画性大大减弱,象形、指事、会意已经有许多看不出本来面目,因此并不具有普遍的实用性。综上所述,可以说,“六书”理论是研究汉字形体结构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我国璀璨辉煌的古代文化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因此,加强对“六书”理论的研究和阐发,对汉字学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极其深远的意义。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考虑,“六书”理论毕竟形成于两千多年前,其中也必然有着诸多的历史局限性;尽管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丰富,但总体上是以之为宗的,因而对其中所关注的非正确因素难以剔除,对确有新见的正确因素得不到充分的吸纳,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如果仅以“六书”来作为学习古文字的指导,就可能困难重重,甚至会步入死胡同,因此我们要以“六书”理论做指导,不受其具体构形模式的影响和约束以开展汉字构形系统的构建。如此而论,我们在对“六书”理论的研究中,就有了辨别真伪、去伪存真的任务,将其不合汉字构形实际的祛除出去,将符合汉字构形实际的纳入其中,以求“六书”理论的研究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正本清源。参考文献:[1]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C].北京:中华书局,1980.[2]韩伟.试论宋元明时期的六书研究[J].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报,1999.7.[3]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8.[4]詹鄞鑫.汉字说略[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5]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篇三:简要说明六书理论

  

  请举例说明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

  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比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亀」字像一隻龟的侧面形状,「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魚」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門」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

  “监”,表示它的韵母与“监”字一样(古音及部分方言);“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两字韵母相同。河。左边是“(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谋。左边是“(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

  “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从

  (甲骨文)

  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后面,表示跟从。

  相

  (甲骨文)

  左边是一棵树的象形,右边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组合后,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因此“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

  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例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篇四:简要说明六书理论

  

  汉字六书理论

  汉字六书理论乃古老的文字识字体系,是汉字阅读技法的基础。即使在最近,六书理论也是中文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数千年文化传承的标志。需要指出的是,六书理论是中文文字古代字书的理论研究,将汉字分为六部分,结合其根、脚、部、形、音、组的特性,以此搭建起一整套字书研究方法,从而识读文字。

  六书理论是中国古代字书理论的综合体,通过结合汉字的形、音、义、结构来构建汉字识字系统,将汉字分为六部分,即根、脚、部、形、音、组。六部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六书理论体系。

  六书理论的第一部分是“根”,也称之为“字元”,指的是汉字的形体结构,即汉字的“笔画”。按照古典的汉字分类方法,“根”又分为四个形体类别,即横、竖、撇、捺。它们不仅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也是共同构成汉字音素的基础。

  六书理论的第二部分是“脚”,也叫作“调”,是汉字形体结构和发音的现实标志。古代把汉字分成了七个类别,即“口”、“火”、“水”、“木”、“金”、“土”和“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八个音,七个调,六个声”的发音原则。

  六书理论的第三部分是“部”,也叫作“部首”,是汉字字元发音的形象标志。古代把汉字分为了一百八十六部,其中有七十二部是根据汉字的发音,归纳出来的。

  六书理论的第四部分是“形”,指的是汉字中特定音节的形体特征。古典汉字分为了一百八十六部,且又按照音节归类,共分为六类,-1-

  即“上”、“下”、“外”、“内”、“入”和“出”。六类汉字的音体解析采用的是“一个字有一个形”的原则,根据汉字的发音来判断汉字的类别。

  六书理论的第五部分是“音”,也叫作“谱字”,是汉字读音的符号标志。古代把汉字分为四十六谱,每个谱都有不同的发音规则,以指导汉字的读音。

  六书理论的第六部分是“组”,也叫作“词组”,是汉字的组合形式。按照古典的汉字分类方法,共分为十一种类别,即“物”、“人”、“动物”、“植物”、“鸟类”、“异物”、“特殊”、“抽象”、“同音”、“变音”和“变形”。这些词组可以以多种方式组合,以便构造简单的词语。

  汉字六书理论,作为中华文化古老的字书理论,不仅是文字识字体系的基础,而且也是中文文字古代字书的研究和继承。古老的六书理论,以汉字形、音、义、结构为基础,分析汉字的字元、音节、发音、部首形体特征、词组等,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字书理论,有效帮助我们识读文字,也是中国文化多年精心传承的经典。

  -2-

篇五:简要说明六书理论篇六:简要说明六书理论篇七:简要说明六书理论篇八:简要说明六书理论

  

  说?解字之简说许慎六书理论简说许慎“六书理论”“六书”是东汉著名语?学家许慎,在《说?解字》中对古?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象形是?种最原始的造字?法。它是??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字,整个字形就像?颗跳动的?脏,中间两个短横形象地勾画出了左右两个?室,让?看到字形便明?字义;“?”字,着重勾画了?头顶上两只**的犄?,以及细长灵活的腿,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让???了然;“?”字,像?个站?的?,上?的?横是?的肩膀,当?个?肩挑重担,有了责任,有了担当,我们就说他长?了。其实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借?鲁迅先?的?句话就是,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形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古?的象形字是?种表形的?字。这种?法其实具有很?的局限性。且不说抽象的意义?形可象,就是具体的东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来的。于是汉字开始由表形向表意发展,指事字和会意字应运??。指事字是?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便?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种抽象的符号来表?。?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我们看“亦”字,像?个站?的?,这两点指?的是腋窝的位置,所以“亦”的本意就是指腋窝;再来看“刃”,这?点指?的是?上最锋利的位置,就是?刃。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同或?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般说来假借字都是同?字。但同?字并不?定是假借字。假借字是以不造新字来表达新义的?字法,即:旧字翻新。?这种借旧翻新的?法,却往往是借?不还。“北”字,描绘了两个?背靠背的样?,借?“背”这个同?字,来表?“北”这个?向。?如词语“败北”,古代称战败为“败北”,为什么呢?意思是打不过转背?逃。再看这个“西”字,它的形状是?个鸟巢,?阳西下,倦鸟归巢,于是古?就?鸟巢来代表西?。形声字是?于字义所表事物有关的字来做形符造字,取?拟新字读?的字即读?与新字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跟它合成新字,“江”、“河”?字就是这种字,“江”“河”?字左边形为?形,右边的?,可为声符。也如《说?解字》对“松”字的说解:“松,?也,从?,公声。”“松,?也”,是解释字义;“从?”是解释字形;“公声”,是说明字?。会意是并列字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字组成的字,会和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义所指向的事物,“武”、“信”?字就是这种字,即??为武,??为信。“析”:甲??从?从?,?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即劈开?头。“伐”:甲??从?从?,表以?刃砍?的头。本义是砍杀。

篇九:简要说明六书理论

  

  浅谈“六书”理论

  浅谈“六书”理论

  陈延金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六书理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理论,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其进行了较为正式的定义和举例。“六书”概念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东汉郑玄注引郑众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處事、假借、谐声也。”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六书”定名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关键词:说文解字;

  六书;

  构字理论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先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六书”主要指的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后来的学者大都认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种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六书”是中国最早的关于汉字的理论,并且为历代学者们所推崇。利用“六书理论”对汉字进行解释,将会帮助留学生形象而又生动地去理解和记忆汉字,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将进行具体地分析。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主要是以描绘事物的形状来造字的一种造字方法,可以分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两种。独体象形字主要通过描绘事物的整体轮廓来表示该事物,如“日、斤、山”。其中“日”像太阳;

  “斤”像斧头;

  “山”像连绵起伏的山体。合体象形,是在画成事物的轮廓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事物来帮助表义,如“眉、果、瓜、牟”。其中“眉”像眉毛的形状,但为了更好地让人明白是眉毛而不误解,特意在下面加上眼睛以提示;

  “果”像果子的形状,为了避免误解,在下面加上树木,说明特指树上的果子,这样形象性更强;

  “瓜”像瓜的形状,还特意在上面加上了瓜藤,这样更醒目;

  “牟”指牛叫时呼出的气体,因为在牛的头部,所以更形象。这样跟学生解释,汉字教学就会简单得多。不过,无论是大陆使用的简化字还是港台地区所使用的繁体字,象形字的形体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象形字最初的形体差异较大。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也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指示符号来表示意义的方法,比如“上、下、刃、本、末”等字。其中“上”、“下”是分别用向上和向下的两条弧线加一条短线形成。“刃”字是在象形字“刀”的上边加一点,以此来表示刀刃的位置所在;

  “本”字在象形字“木”字的下部加指事符号,表示树根在树木的根部;

  “末”是在象形字“木”的上部加一指事符号,表示树梢在树木的梢头。依据指事字为留学生讲解这些字,一方面可以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和辨识。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在形声字中,表示字义的部件称为“义符”,表示字音的部件称为“声符”。形声字主要是由义符和声符组成,其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左形右声,这种类型的字最多,如“仙、张、钱、跑”;

  右形左声,如“鸽、鹂、刎、颈”;

  上形下声,这种类型的字仅次于左形右声的字,如“简、芳、菲、藿”;

  下形上声,如“凳、赏、酱、斧”;

  内形外声,如“辩、闷、问、闻”;

  外形内声,如“固、衷、阀、裹”;

  声符偏于一角,如“房、店、病、旗”;

  形符偏于一角,如“颖、惰、佞”。由于形声字的义符表示意义,声符表示2语音,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运用“系联法”或者“系统归纳法”来进行形声字的教学,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所谓“会意”实际上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合成一个字,进而组合出新的意义,其组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种组合方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偏旁组成,表示新的概念的会意字,比如:北、从、森。“北”表示二人相背,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表示背对着的意思;

  “从”表示“两人方向相同,一个跟随着另一个”;

  “森”由三个木组成,一个木在上两木在下,表示树木丛生的意思。另一种组合方式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偏旁组合而成,表达一个新的概念的会意字,比如“男”从田从力,在田里用力劳作的即是“男”、又如“休”从人从木,意义是人依傍大树休息。

  上述四个方面主要是按照“六书”的四种造字方法简要地探讨了“六书理论”。浅析了六书造字法构字法的基本框架,寄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篇十:简要说明六书理论

  

  汉字六书理论

  汉字六书理论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和汉字文化的基础。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并不标准化,给日常的书写和传播带来了很多不便。后来,汉字书写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门汉字书写的学科,就是汉字六书理论,由此开创了汉字书写的先河。

  汉字六书理论是研究汉字书写的学理,指的是以汉字六书(字、词、句、诗、书、报)为理论基础,借助视觉、空间、文字构成等多种技术形式,分析、概括和总结汉字书写的形式、技巧、原理和规律的学科。简单的说,汉字六书理论就是研究如何正确书写汉字的一门学科,涉及到汉字书写的原理和法则,历史发展和风格变化。

  汉字六书理论自古至今都有重要意义,它是汉字历史、文化发展的继承者和守护者,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例如,甲骨文中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汉字书写的痕迹,其中包含的汉字六书理论的原理已经渗透进各个古代汉字书写体系中。另外,隋唐宋元时期,因为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书写规则,人们普遍使用自己的书法以及对汉字的书写技法和规则的研究,也为研究汉字六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以后,随着新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出现,汉字书写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书写体系逐渐消失,传统汉字书写原则和规则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汉字六书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像胡适先生等人也曾就汉字六书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如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六书理论越来越

  -1-

  受到重视。汉字文化保护者也积极参与到汉字文化保护运动中,诸如开展提倡汉字文化的知识宣传活动、保护汉字文化遗产以及推广汉字六书理论研究等,都有力地维护了汉字六书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汉字六书理论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六书理论不仅丰富了汉字文化,而且也是传承和发展汉字文化的重要纽带,更是为研究汉字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对于有志于了解汉字文化的人来说,熟练掌握汉字六书理论不仅能够深入学习汉字文化,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汉字书写的方法和规则,从而更好地保护汉字文化。

  -2-

推荐访问:简要说明六书理论 简要 理论

相关推荐

关于军训活动个人心得体会5篇 2024年对年轻人的寄语8篇 2024年巡察共性问题整改报告6篇 2024年抓巡察整改工作履职情况报告6篇(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关于政治生态自评自查情况报告6篇 当兵锻炼自我鉴定5篇(精选文档) 2024年公司实习生个人工作计划模板3篇 下乡支教活动方案3篇(范例推荐) 军训开学心得体会3篇 《同桌冤家》读后感11篇(范文推荐) 村党支部书记简要事迹材料(2023年) 简要论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7篇 关于军训活动个人心得体会5篇 2024年对年轻人的寄语8篇 2024年巡察共性问题整改报告6篇 2024年抓巡察整改工作履职情况报告6篇(全文完整) 2024年度关于政治生态自评自查情况报告6篇 当兵锻炼自我鉴定5篇(精选文档) 2024年公司实习生个人工作计划模板3篇 下乡支教活动方案3篇(范例推荐) 军训开学心得体会3篇 《同桌冤家》读后感11篇(范文推荐) 2023年先进党员简要事迹材料500字怎么写五篇 2024年四上企业培育工作简要汇报7篇【通用文档】 理论学习重要性党课ppt3篇 理论责任担当意识不强整改措施及表现7篇 2022年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3篇 理论中心组学习反有组织法心得体会7篇 理论宣讲活动计划安排表7篇

热门文章

2022年第1季度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汇报10篇

2022年第1季度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汇报10篇2022年第1季度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汇报 关于22022年第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报告 市纪委: 2022年第一季度,市XX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新生儿筛查化验结果阴性8篇

新生儿筛查化验结果阴性

2023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记录简短教师(2篇)

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记录简短教师

医院青年人才培养计划8篇

医院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2022年度医生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医生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推荐文章热度:热度:热度:热度:热度:一年的试用期以来,在的帮助下,和同事的支持下,我的都顺利的完成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继续努力,改善不足,尽量把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

医院支部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记录4篇

医院支部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记录4篇医院支部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记录 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含会议内容和党员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发言) 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含会议内容和党员自我批评与相互批评发言) 会议内容:

三甲医院评审通过感言7篇

三甲医院评审通过感言

幼儿园环境核酸检测方案4篇

幼儿园环境核酸检测方案

2022年青春爱运动健康强中国个人感悟范本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青春爱运动健康强中国个人感悟范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锻炼的一种方式,强身才能健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青春爱运动强个人感悟范文,一起来看看吧!青春爱运动健康强中国

2022年大班教案《预防传染病》4篇课后反思

《2022年大班教案《预防传染病》4篇课后反思》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特点呢

违规干预什么学习体会5篇

违规干预什么学习体会5篇违规干预什么学习体会 落实防止干预司法的“三个规定”心得体会(7篇) 第1篇:落实防止干预司法的“三个规定”

统战工作总结报告6篇

统战工作总结报告